系統公告

歷經幾個展覽之後,本站名氣扶搖直上文章日漸豐沛,站內人員幾經討論,決定將現有文章分類重新調整以利搜尋。因此自即日起,本站文章將調整為以下分類:

工藝復興】──我們將目前所接觸的傳統工藝紀錄於此,並持續的思考其在新時代的可能。
【加點設計】──敝工作室的名號,但在這裡將會用來討論所有跟設計相關的議題。
【加點狂想】──任何關於我們瞎扯淡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會在這出現。
【加點好人】──任何我們看到的有趣的、令人感動的設計人或是任何人,都會放在這一類。
【加點好事】──所有關於電影、展覽、音樂、書籍之類的感想都在這一類。
【加點好店】──任何我們去過看過或是知道的好地方,都會盡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。
【設計墨爾本】──顧名思義就是將R過去為墨爾本所紀錄的一系列文章獨立出來。 (什麼?好像還有一篇?!)
【拉‧迪賽】──這裡卻完全跟設計無關,這裡其實只是我們存放一些完全沒有主題的內容的地方,只是這名字我們很喜歡,就硬是要拿出來用!

2009年10月19日 星期一

科技始終來自於X性?

這幾天,在設計界和產業界引起軒然大波的,應該就是這個:
















 (pictures from)

聽說是一家做吸塵器的公司,但他們卻做出了一件震古鑠今的革命性產品……

沒有葉片的電扇。

嚴格說起來,她的學名是「空氣放大機」 (Air Multiplier) ,跟一般電扇並不相同,但當然大家也知道,這不過是場商為了增加產品的氣勢,特地為產品取的一個比較〝威〞的名字罷了。

不過這個產品的出現,的確打破了以往大家對〝電風扇〞的定見,我們又再一次見證時代的進步,想必日後這種像是從小叮噹口袋裡拿出來的道具的產品會越來越多。
(不過她的價格也一樣打破了大家的定見,官方消息,十吋大小的「空氣放大機」的價格也是「放大」不少倍──要價美金三百塊呢。合新台幣將近一萬塊……希望她吹出來的是冷氣。)

關於這一切到底怎麼發生的,網路上已經有不少說明與評論,我們在這裡就不再班門弄斧,有興趣的朋友儘管〝辜狗〞一下,自然會找到不少相關訊息。

令R感到有興趣的是,雖然是對業界造成革命性影響的產品,大家看到時也不禁嘖嘖稱奇,他應該是解決了電扇以往最讓人頭痛的安全問題──葉片的危險性──她根本就沒有葉片!當然如果真如廠商所說的,吹出來的風也比傳統的電扇更加平穩舒適……這些跡象在在都顯示,又是一件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的見證。
但是,Here is the thing,這樣一件解決半世紀來 (瞎猜的) (還是我應該要去查清楚?) 工程師設計師最頭痛問題的答案,卻必須要消費者花上買一台冷氣的價格才能夠享受,到底是不是〝人性〞的表現?這點很值得大家探討。

由這點延伸來看台灣設計界的現況,似乎也可以得到一些印證:
由於經濟不景氣的影響,這些年不少設計公司都面臨改組或是併購,更多的是倒閉的局面,努力生存下來的公司,卻不約而同的走上了自創品牌的道路,好像這也是唯一的解答。因此,不難發現這幾年間,台灣自創品牌的設計精品如陰溝老鼠般的孳生雨後春筍般的湧現,整個設計產業似乎是一片欣欣向榮,洋溢著蓬勃的生機,再經由媒體唯恐天下不亂鞭闢入裡的大力煽動報導,大家把設計力當成救世主一樣的供奉……而老實說設計界的先進們也的確不負眾望,以纖細銳利的眼光,為生活中的小問題提供了一個又一個,有趣又有益的解答。

可是…真是如此嗎?這些光鮮亮麗的背後,真的如大家所了解的那樣,一片光明嗎?

看看這三年的設計活動,有越來越多是由設計界自發性的策展。從官方的新一代設計展、設計博覽會,到設計師自掏腰包的台灣設計師週,更別說其他數不清的創意市集,都不斷在向社會推廣台灣設計,為什麼?

很簡單,因為,根本就很難混

這一切都並不如媒體所報導的那般富麗堂皇,自我品牌的推展之難,大大超出許多人的負荷,所以才會集結大家的力量,為設計做垂死的掙扎集體的發聲。
奇怪的是,台灣的設計其實一點都不差,如果各位有去稍微關心過設計師週,或是設計博覽會,我們可以發現,比照國外的作品,其實一點都不遜色,有很多部份,甚至比國外的還精采。

那麼,問題出在哪?

R這些年躬逢其盛的親身感受到業界的變化,有一個最大的感觸,就是──設計被架空了。

一個存錢筒,很漂亮,一千三;兩枚磁鐵,故事性十足,兩百五…這類的故事多不勝數。大部分人都不有錢,在不景氣的現在,對於荷包更是錙銖必較,今天可以在大創花三十九買到的東西,我們為什麼要花六倍的價錢去享受相同的用途?並不是指責設計師追求品質而提高成本是錯的,而這些產品本身當然也有其價值與意義,只是我們在一昧追求完美質感的同時,是不是忘記了更基本的,〝人〞的需求?
我們做出一件又一件充滿故事的產品,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看法,但是故事是產品本身的故事,並沒有與人產生共鳴;看法是作者對產品的看法,也不在乎別人同不同意。在這不斷堆砌與雕琢的過程中,〝人〞不見了。
深澤直人 (什麼?!不知道他是誰?請自己辜狗吧。) 曾說:「更重要的,並不是觀察〝使用者〞的需求,而是〝人〞的需求。」

設計應該是跟人的關係最密切的,而不是擺在美術館中的展示品。

這情況有點類似早些年台灣的電影界或劇場界,導演們滿懷理想的想要拍出富有生命力與原創性的內容,卻在一意孤行的狀態下,拍出了多部叫好不叫座的內容。

事實就是如此──沒有人買單,再好都沒有用
(或者可以說,沒有人買單的作品,也不能稱之為好?)

但是當然也不是要所有有心創作的朋友選擇向現實低頭,只是如何讓自己更貼近人群,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,似乎是我們更重要的課題。

這幾年台灣電影似乎找到了自己的出路,台灣設計,也一定會有自己的路。

在這裡依然要對所有為台灣設計品牌打先鋒的前輩們,致上最高的敬意。







一個不小心又嚴肅了起來。回到〝人性〞,同一天G傳過來一個網址,說是「比雙頭龍還屌的傢伙」。我看著那件〝作品〞,心中真是五味雜陳,風起雲湧啊!是要有怎樣細膩的心思與豐富的〝經驗〞,才能創作出這種「女人的福星,男人的救星」?


















(pictures from)


科技果然還是來自獸性。


讓我們更貼近禽獸人群吧!!
 (真是莫名奇妙的結尾)


附帶一提,不得不佩服老外的創意還真是又快又鬼馬,在電風扇的消息發布沒兩天,網站上早有了外國朋友針對她的使用延伸,分享給大家。

1 則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