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公告

歷經幾個展覽之後,本站名氣扶搖直上文章日漸豐沛,站內人員幾經討論,決定將現有文章分類重新調整以利搜尋。因此自即日起,本站文章將調整為以下分類:

工藝復興】──我們將目前所接觸的傳統工藝紀錄於此,並持續的思考其在新時代的可能。
【加點設計】──敝工作室的名號,但在這裡將會用來討論所有跟設計相關的議題。
【加點狂想】──任何關於我們瞎扯淡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會在這出現。
【加點好人】──任何我們看到的有趣的、令人感動的設計人或是任何人,都會放在這一類。
【加點好事】──所有關於電影、展覽、音樂、書籍之類的感想都在這一類。
【加點好店】──任何我們去過看過或是知道的好地方,都會盡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。
【設計墨爾本】──顧名思義就是將R過去為墨爾本所紀錄的一系列文章獨立出來。 (什麼?好像還有一篇?!)
【拉‧迪賽】──這裡卻完全跟設計無關,這裡其實只是我們存放一些完全沒有主題的內容的地方,只是這名字我們很喜歡,就硬是要拿出來用!

2010年12月24日 星期五

【工藝復興】追求一絲一毫的完美──《郭家筆莊》The Chinese Writing Brush Store


自從上次我們的新單元【工藝復興】首波主打──日星鑄字行登出後,得到眾多好評,也讓我們在感謝之餘,醞釀著下一波的報導,只是後來事務眾多,很多事情就擱置了。

其實參觀完日星沒多久,我們就已經有了下一波的拜訪。這次的目標是「製筆」。
郭家筆莊。

那是在中山北路,一間在路邊、毫不起眼的小店。

整間店面就這樣一眼看盡
筆莊第二代主人

大家在店裡面集合,稍微聊了一下筆莊的歷史,順便介紹一下毛筆的歷史。
然後老闆說要帶我們到工廠去(這裡只是店面),就在隔壁,R在心裡嘀咕:「隔壁沒看到什麼工廠啊,都是住家......」

這...這不是住家嗎?!
昏暗的角落中有盞聚光燈打在桌上,那裡就是老闆口中的〝工廠〞──他父親

原來所謂的工廠,就是筆莊第一代主人,郭老先生。
老先生坐在客廳的一角,在滿桌的原料之前,一邊熟練的處理著筆頭上的雜毛,一邊訴說著他當年學藝的過程。
(請別期望我們可以再復述一遍那些過程,每個拜師學藝的都經歷過一段艱辛異常的過程,那些重點其實已不在內容,而在於其內化的氣度)

老先生一邊工作,一面對大家解說。第二代則從旁輔佐
桌上擺滿製作毛筆各式各樣的材料及工具
梳毛,將不好的筆毛從筆頭中挑出來
再將筆毛攤平在平面上,標齊對正,然後再捲起來
將捲好的筆毛心立於桌面檢查
接下來製作筆頭的外層(我們才知道,原來光是毛筆筆頭的毛,就會細分三到四層)
以自製的刀具細細挑去不適合的雜毛
將內外層捲在一起後,用線固定根部
老先生還用牙齒咬著絲線,如此才能將筆頭牢牢綁緊
這就是完成品和半成品(當然是不同筆種所以顏色不同)

這樣一支筆的工程就差不多完成了,最後再套上製作好的筆身,就完成了一支毛筆。
不過老師傅為了讓我們看得更清楚,特地拿了一撮還沒有處理過的毛,要從頭示範。

這是什麼毛已經忘記了,但是毛髮尾端那些泛黃的部位,就是原本連接動物的皮膚
照片中那三條黃色的東西就是俗稱的狼毫,也就是黃鼠狼,這三條就是他們的尾巴...
老先生手上那一大根也是自製的工具,用來刮毛用的
將不要的部份切除
開始將不好的雜毛刷除

如此開始重複上面的動作,直到每一根筆頭上的毛,都是老先生要的才會結束。

將筆頭與筆身結合,如此一來就算大功告成
整個流程下來大約要花上十幾二十分鐘(可能更多),才能完成一支。
老先生說,當年全盛時期家裡可是真的有〝工廠〞的,就是四五個人坐成一排,上面的工作分配給全部的人分頭進行,簡單的說就是〝生產線〞啦!只是全部都是人工而已。

令人驚訝的是,即使現在毛筆銷量大不如前,市場競爭更形激烈,但市面上所有毛筆──除了水彩筆那種平頭毛筆以外──都還是用手工製的喔!!
也就是說,當我們拿到的用到的每一支毛筆,背後都是有那樣一位師傅,一根一根的將不滿意的雜毛挑出,再將筆頭梳至最完美的狀態,只為了能夠寫出最極致的字體。
每一支毛筆,背後都有那樣一位師傅,追求著那一絲一毫的完美。


老先生說,現在已經沒有年輕人學得好了,就連他自己的兒子,也沒有辦法像當年他拜師學藝一樣,下那麼多功夫了。也就是說,儘管現在做毛筆的店家依然不少,但是真正尊重這樣技藝的人卻已日漸凋零。而沒有好的工具,就沒辦法產生漂亮的漢字,毛筆和我們的文化可以說是唇齒相依,現在人連字都不太會寫了,更別說這個傳承著五千年文化的工具了。

也許我們不再有太多機會使用毛筆,但如此保有溫度的物品,應該值得我們給他多一點尊重,與疼惜。

也該是時候重新拿起毛筆了。

以牛骨自製的製筆工具,還能背負這個榮耀多久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