系統公告

歷經幾個展覽之後,本站名氣扶搖直上文章日漸豐沛,站內人員幾經討論,決定將現有文章分類重新調整以利搜尋。因此自即日起,本站文章將調整為以下分類:

工藝復興】──我們將目前所接觸的傳統工藝紀錄於此,並持續的思考其在新時代的可能。
【加點設計】──敝工作室的名號,但在這裡將會用來討論所有跟設計相關的議題。
【加點狂想】──任何關於我們瞎扯淡天馬行空的想法都會在這出現。
【加點好人】──任何我們看到的有趣的、令人感動的設計人或是任何人,都會放在這一類。
【加點好事】──所有關於電影、展覽、音樂、書籍之類的感想都在這一類。
【加點好店】──任何我們去過看過或是知道的好地方,都會盡量在這裡分享給大家。
【設計墨爾本】──顧名思義就是將R過去為墨爾本所紀錄的一系列文章獨立出來。 (什麼?好像還有一篇?!)
【拉‧迪賽】──這裡卻完全跟設計無關,這裡其實只是我們存放一些完全沒有主題的內容的地方,只是這名字我們很喜歡,就硬是要拿出來用!

2010年3月7日 星期日

Design In Melbourne V ── Australia Furniture Design Center

時光飛逝啊~這幾天生了一場病,就耽擱了一些時日。

有朋友跟R說,這個部落格缺乏情感,也沒有什麼獨特內容,沒辦法吸引讀者駐足或是留下深刻印象,讓我們著實挨了一記悶棍。
怎麼會這樣呢?處心積慮的想要提供一些較為獨特的資訊,苦心經營的結果,卻被形容為〝無法讓讀者產生共鳴〞......真是失敗啊...彷彿像是被悲觀鬼魂擊中一般,如果可以投胎,我希望來世能成為女子更衣室的更衣櫃...

第五集,開始吧! (←完全沒當一回事)

話說上回看了當地學生的成果展,雖不至於失望,但也稱不上是滿意,眼看著旅程就要到盡頭,難道就要抱著這樣遺憾回去了嗎...?當然不行!於是乎,在我們有限的經費與時間下,安排了一趟〝澳洲最南端島國之旅〞,也就是「塔斯馬尼亞」 (Tasmania) 。

到當地的第一天,R就被當地純樸的風氣,古樸的風景所深深吸引,由於是小島水氣較為充足,這裡的植物比澳洲本島來的更為翠綠,天空更為湛藍,再搭配上十七十八世紀的街道,隨處可見的小碼頭 (誇示法) ,靜靜停泊在港口的漁船,如此如夢似幻的情景,讓人陷入不真實的氛圍中,時間在此失去了意義,一切都停留在最純粹的狀態,這就是塔斯。

由於這裡比我們預期的美上太多,很多時間都在恍恍惚惚當中度過,但我們也沒忘記來到此地另一個重要的目的,就是這裡有澳洲唯一一間的「家具設計博物館」 (Tasmania Furniture Design Center) 。
至於為什麼這麼重要的單位會開在這麼偏僻的地方呢?呃...可能只有我們覺得這很重要吧...... (汗)
當然也有可能是其實澳洲本土也有,只是我們資料沒有做足,不知道罷了......


一入口就見到這一招牌。
底下的那張板凳倒是跟當年台灣某設計師參展的作品有幾分神似。
放大縮小,最基本的設計手法。但有時候,最基本的總是最實用。
讓R深受感動的產品,其實不過就是一件我們俗稱的〝抓耙子〞,可以做的這麼有質感!瞧那優美流暢的線條,一氣呵成,讓人根本捨不得拿來抓癢。再次證明,沒有不好的產品,只有爛的設計師。 (不過價格也會讓你捨不得拿來抓癢就是了)
又見萬花筒,這次不一樣的除了外觀是以非常簡潔的木材作為主體,裡頭的變色體也變為液體。
非常別緻的名片夾 (?) 。
Anyway,就是利用很基礎的曲木合板衍生的商品。

其他桌上型文具。
都是非常簡單,但將質感處理得很好的商品,也不會顯得太過老氣或過時。台灣擁有舉世聞名的木製工業,卻只能做做低階的傢俱或家飾品,以我們的技術要做出這種水平,會有問題嗎?
BTW,圖片左邊的條狀物,是拆信刀。










小東西看完了,但是木器最精髓的,還是在於傢俱啊!下面就是店內所販售的傢俱。 (當然當中也不乏毫無特色可言的商品,在此自動略過)


非常獨特的桌腳設計。 (請注意畫面左邊的那張原木大桌,是不是很像台灣傳統家具行裡賣的那種?)

利用線條的延伸引導視覺,營造出畫面的獨特性。 (不過這樣看起來桌角好像更尖了...)
應該是很優雅的椅子,但是就是哪裡怪怪的,說不上來。
運用單元件拼裝起來的板凳。
有點像翻騰的海浪,壯觀是壯觀,但好不好坐就不得而知了。

看到這樣子的桌面,有沒有喚起什麼回憶?什麼?!沒看過?......小時候外婆家的地板就是這種交錯木紋的貼皮,真是令人懷念。沒想到做成桌面也有一種意外的設計感。

乍看之下沒有什麼特別的細節。卻巧妙的將桌子必備的〝樑〞 (防止大面積的桌面因施壓而變形) 與桌腳的〝柱〞連結在一起,並融於造型之中。
精采的「形隨機能」的示範。

傢俱設計中較少見的屏風設計。
說到底「屏風」這玩意兒是道地的華人文化,卻很少見我們在這上面有太多著墨,是因為已經過時了嗎...?

很精采的產品語意。 (註:它是書櫃) 利用一般人對於木板翹曲就是受潮或是毀損的負面印象,巧妙轉變為手把可供開啟的意象,讓此處饒富趣味。 (不過是不是每個人都搆得到就另當別論了)

也是精采的作品。
運用非常簡單的機構,讓小板凳可以摺疊收納,還是最平穩的三腳設計。雖然顏色與造形還有點老氣,但不影響他提出的對折疊椅的見解。

利用兩個方向的蝴蝶扣 (相信大家也看的出來這就是一般大門的開關連結裝置) 就完成的結構,真是簡單到一個不行。
附帶一提,這個椅面真是大的可以,簡直可以當成茶几來用,想來是為了迎合老外的大屁股吧。











以上都還是館內商品部的部份,接下來我們要進入館內展覽的部份了,門票也不貴,五塊澳幣一個人,而且當天只有我們兩個人...難以想像他們是靠什麼維生...


視覺上很壯觀但是看起來就很難躺的作品,但是的確是現代感十足。
(Designer: Simon Ancher)

以榫接接合各段曲木的椅子。

其實沒有任何實質的作用,最多就是展現技術及節省成本。這麼大幅度的彎曲,要是不是以成形合板的技術而是以實木來製作,就是必要將它分段再組合。不過能將兩段之間接得這麼天衣無縫,的確是技術。
(Designer: Marty Wolfhagen)

崇尚自然與隨性的態度在這裡一覽無遺。不過有點泰國設計的味道。

非常簡單的造型。
他們似乎對於成形合板有特殊的癖好,不過好像目前就是流行這種製程,畢竟這是在大量生產的前提下,結構強度最好的一種方式。

同樣是成形合板,搭配上不織布。

不過也依然有很多像這樣崇尚自然的作品。
椅面是以木釘做為固定工具,也可以算是榫接的一種。
水果盤之類的東西,上面壓印的紋路有點意思,不知道是什麼木頭會有這樣的紋路,若是有此道專家煩請解惑。
一樣是成形合板,但是以單元件的型態出現,讓木器製品又多了幾分工業味與現代感。
以很精緻的手法相疊,讓產品增添不少質感。
個人還蠻欣賞這件作品。
 (Designer: Michael Travalia)
非常機能主義的作品,以鋼索做為固定連結元件的結構,又表現得這麼張揚,讓鋼索的存在反而成為此件作品最大的特色。
不過還是不太好看就是了。
同時這樣乾淨素雅的作品就呈現強烈的對比。
看它細節的處理,完全是中國風,但是被收歛到只剩下幾條簡單的起伏與線條了。
相當俐落的作品呢。
 (Designer: Max Cross)











更多的照片請點這裡進去連結裡面看吧,比較精彩的大概都在這裡了。由於當地設計師還不甚有名,以致連資料都難以取得,我們也僅附上其中幾位較有印象的,若是各位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。

澳洲不愧是原木出產的大國,他們對於木器的研究與應用可以說在我們之上。想想也真是慚愧,中華民族照理說是全世界使用木材歷史最悠久的文化,卻在近幾十年被西方文化強勢入侵,加上自身文化也不振作,導致原本優勢蕩然無存,大家跟著西方做水泥鋼筋、塑膠五金,反而忘記了我們最擅長的木頭,而木頭,也就被困在一個名為〝傳統〞的角落了。
不過說實在的,看完這澳洲家具最精華的展場,只能說,文化的厚度真的會影響作品的深度,裡面的作品都很成熟,也不乏原創或是驚艷之作,但是就是少了一種......感動吧。也許R不是老外,接收不到那種感動,但回過頭來想,這也許正是我們的優勢。
期許有一天我們能看到真正充滿〝東方魂〞的傢俱站上世界舞台,而不再只是消費東方元素的包裝加工品。

下一期,澳洲廢話連篇不知所云的介紹終於邁入終章,相信大家跟R一樣,都得到解脫了~~

附帶一提,各位有沒有發現,圖片說明的字變大了!也是因為有朋友說,字那麼小是要怎麼看?然後居然通通給我跳過。......是怎樣,啊你們是年過五十的大叔大嬸了嗎?!這麼幾個字都看不見!
不過本著助人為善的精神,從這篇開始我們都會採用這樣的大小,如果各位還不滿意,我們還可以再放大!降子你們沒話說了吧!?好好看吧你!!

 (小弟只是虛張聲勢而已...各位大德請不要憤而離席,連署拒看啊...)

3 則留言:

  1. 請問....“更多照片請點召片進去連結裡面看“ ...是要點哪張照片啊?隨便一張嗎?
    點了好像也只有該張照片可以看說?

    回覆刪除
  2. 真是不好意思,我的意思是...點進去就會連結到Picasa相簿,就可以看到其他張了。
    沒想到真的會有人點......

    回覆刪除
  3. 靠腰,剛剛試了一下,原來不會連結到Picasa啊!!
    真是太不負責了,那就算了吧~~啊哈哈哈

    開玩笑的,連結更新在內文了。

    回覆刪除